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89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林柏霖*
壹、前言
有機農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由於台灣有機農業栽培大多屬小規模經營,且整體
而言有機農產品仍是屬於低產值產業,附加價值不高,在行銷上較缺乏競爭力,因此
現階段生產者應著重於產地的直銷,減少耗費交通運輸能量銷售到國外,免得辛苦所
賺的微薄利潤被運輸成本占去大部分(陳永松,2006)由此可知目前市面上的有機農
產品項目與數量愈來愈多,但消費者常常會懷疑購買到的農產品是否為真正的有機農
產品,除了有機標章的認驗證制度建立以外,農政單位應推廣有機農業的經營面積擴
大,這是未來發展有機農業的趨勢,為了要推動有機農業的全面化經營,有其必要擴
大各個有機農場經營規模,而台灣的農場經營屬於小農制的國家,平均每位農民經營
農業的面積不到一公頃,然而每年卻有二十二萬公頃的農田休耕,領取休耕補助,如
果可以善用這些土地推廣有機農業,藉由有機栽培集團化經營,避免受鄰近田區汙
染,不但可以創造經濟利基,也可以使有機農業的發展更加蓬勃,創造台灣成為有機
無毒農業島。
至 97 年12 月底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認證「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台
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
等四家驗證機構,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驗證合格978 家,驗證面積2,356 公頃,而
南投縣的有機農業驗證面積約64 公頃,僅占全國的0.027%,而占全縣耕作面積更少,
面積僅0.00088%,有機農業的未來努力及發展的空間很大,值得各單位更加積極推
展有機農業的發展,特別是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的設立,有助於減少因鄰田汙染所
造成有機農業的風險性增加,並可因此擴大有機農業的經營規模,達成規模經濟,而
有機農產品也可以透過共同運銷的方式,使有機農業的經營成本降低。南投縣的有機
農場總家數為58 家,其中驗證機關的驗證農場家數分別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
會」24 家、「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11 家、「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 家、
「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3 家,在南投縣健康城市研討會中研議的未來南投願
景及未來目標:健康環境組及永續環境組都將有機農業列為發展重要項目及重點目
標,從樂活環保、綠色消費、節能生活圈中來達到落實有機農業生產面積的擴大,發
展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為最重要的實施方式,也是最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辦事員
推廣論述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290
貳、有機專區設立區域規劃概念
我國區域計畫法第一條指出為促進土地及天然資源之保育利用,人口及產業活動
之合理分布,以加速並健全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增進公共福利,特制定本法。
同法第三條更針對區域計畫定義為係指基於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等相互依賴
及共同利益關係,而制定之區域發展計畫。由此可知,我國要成立有關有機農業專區
的區域規劃概念必須有區域計畫法的支持依法行政,才得以使該計畫進行順利。
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立是目前國內解決有機經營困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透過這個
方法除了可以增加有機農業的競爭力,提升有機農業的規模經濟,並可以減少有機農
業區受到鄰田農藥汙染的困擾,可以說是一舉數得,相關單位也看到此一利基,紛紛
提出計畫在台糖土地或休耕田規劃成為有機農業專區。
「地域指定(面)」與「個別農業生產者(點)」的支援,並非二者擇一,而必須以
兩者兼顧的觀點視之。最重要的是,目標制定對有機農業的健全培育與普及有益的法
律制度。而日本針對參議院法制局「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政策要旨」之研討會的議事
記錄中,有以下的意見:立法作業部會中也曾被提出過,若將地域指定(有機專區)作為
主要提出的重點,在英國,不是農業,而是指定被稱作環境區域的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area(ESA),殷切地支持該區域。足立恭一郎認為以此作為參考,改成適合
農業的版本,進行地域指定即可。有關該地域指定的「政策效果」,已經有了一定程
度的結論,也就是在農業環境政策的先進國家中,正在朝著「解除地域指定,以全國
的有機農業生產者為支援對象」的方向進行(足立恭一郎,2006)。這項事業的重點是,
根據其規範,對於參加敏感地區事業的農業生產者訂定一定程度的農業活動限制,並
賦予遵守之義務,引導轉為環境敏感型的農業。而韓國自2002 年度起解除地域指定,
改以「得到有機、轉換期有機、無農藥農產品認證的全國個別農業生產者為優先,在
業務量尚可負荷的情況下,環境監視地域內的低農藥農產口認證農業生產者將作為第
二順位的支付對象」(足立恭一郎,2006)。
任何一個地區發展有機農業都需要有先前的規劃,也就是有機農業的發展計畫,
透過有機農業發展計劃過程中,須要有審慎的規劃與安排,才能落實有機農業專區的
設立,為求地區的健全發展與試圖解決地區發展上的問題,事前規劃的觀念應運而
生,區域規劃發展,乃在一特定時間內整合一特定區域之自然、經濟與人文資源,為
該區域人民福利的增加提出一整體性的發展構想;它亦為達到地區經濟與社會平衡發
展不可或缺的工作。(李朝賢,1993)茲就南投縣設立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區域發展之
swot 分析如下圖: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91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
充沛之水及電力能源供應
豐富景觀資源,生態物種多樣性,群落棲
地豐富
宜人的氣候
擁有勤勞的人力資源
南投有83%以上的保護林區低開發
城鄉景觀規劃可塑性高
縣內有豐富的農產品占全國比重高
有機產業結合觀光將帶來新契機
有機農業整體發展有結構性問題
有機農業基礎建設不足
高素質有機專業人才不足
地方財政困難推廣有機不易
偏遠地區交通運輸不便
受自然換境影響可用土地稀少
年輕人口外流,農村年齡結構老化,有機
農作物成本高,收益低
南投縣欠缺全盤有機農業發展規劃,產業
升級困難
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南投具備良好之觀光資源可以有機休閒
產業做結合
農業生化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在南投縣產
業轉型中扮演重要地位
地方發展自主地位的提升
兩岸發展為國家級有機產業的機會
聯外交通網的建置與密度高
區域發展競爭激烈
加入 wto 後,面臨國際產業升級問題,及
鄰近縣市之競爭,將對南投有機農業產生
嚴重衝擊
亟待尋求有機產業升級與結合觀光事業
發展契機
城鄉發展上不確定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09
參、有機農業栽培區
一、有機農業
有機的概念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專門研究有機領域的學者專家做精闢的定義,聯合
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的農業委員會,認為其定義為「一種旨在提升或強化農業生
態系統健康的全方位生產管理系統」。國內有機農業推動最重要的學者董時叡(2007)
認為有機農業一般性的認知都強調是盡量使用天然生產素材,不使用人工化學合成
物,崇法自然生產法則,注重動物福祉,強調與生態共容的農業生態系統。就其分析
可以說有機農業就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
市場外,亦可降低因農業生產對環境污之衝擊。
李協昌(2009)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是近幾年來的事,有機由外文「ORGANIC」
翻譯而來,為標示用詞,指標示有機之農產品係依據我國「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暨「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等規定所生產、加工、運銷及流通,
且有其完整性者。有機農業則是指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
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
標之農業。簡言之,農產品生產過程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或其他合成化學物質
等禁用資材,不使用基因改造植物或生物,著重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及安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292
全,並於農產品採收、包裝、儲存及運送過程確保不受到汙染等之農業生態與生產體
系。而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二條:有機農產品:指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分
裝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並經依本法規定驗證或進口經審查合
格之農產品。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主張有機農業四大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與關
懷:
(一)健康原則:有機農業應當維持與提升土讓、植物、動物、人類及地球的健康彼
此個體密不可分。個人與全體的健康不能抽離生態系統的健全,健康的土壤培
育出健康的作物,促進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二)生態原則:有機農業應以生物生態系統及循環為基礎,與生態合作、競爭,並
且幫助維持生態。有機農田、牧場及野生收成系統應符合自然生態平衡與循環。
有機管理須適合當地環境、生態、文化及規模。應藉由重覆使用、回收及有效
管理物資跟能源,減少投入成本,維持及改善環境品質及節省能源。
(三)公平原則:有機農業須建立在保證一般環境與生活機會接公平的關係上,有機
農業應以確保所有階級及團體皆公平的方式管理人際關係-農夫、工人、加工業
者、批發商、貿易商及顧客。
(四)關懷原則:有機農業應以謹慎且合理的方式管理,保護現在與後代子孫及環境
的健康與福利,有機農業須採用適當的技術,同時杜絕不可預測的技術來預防
重大風險,例如基因遺傳工程。
二、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縣市政府規劃休耕田活化利用,建立有機集團栽培
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98 年3 月11 日召開研商有機農業發展策略座談會決議,請
各縣市政府擇定縣內1-2 處鄉鎮,會同農糧署、各區分署、及各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
邀請轄內大面積連續休耕田較為集中地區農友,及有意願承租的專業農民召開說明
會,以瞭解農民意願。為輔導從事有機生產農戶以毗鄰大面積農地集團栽培,配合連
續休耕田活化,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動機制,輔導有機農友擴大經營規模,利用台糖
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有機農業專區,成立工作小組,由台糖公司、退輔會或其他方
式提供土地,經過評估遴選後媒合供有機農戶租用,生長適種作物,建置有機農業專
區(王鐘和,2009),茲就國內、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探討如下節所述。
肆、國內、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探討
一、國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93
世界各國推動有機農業多以先進國家為主,以歐盟、日本、美國等國為有機農業
的先行國家,然而在這些推廣有機農業國家中有個國家卻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古巴,
為何一個共產落後的國家在有機農業的領域中可以跟世界各先進國家比擬,值得我們
去做深入探討,並了解其成功的地方,讓台灣的有機農業得以學習。
提到有機農業的發展國家,古巴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有機農業國家,保守估計
1990 年末期古巴有機農耕面積已占全國農耕總面積九成五以上,反觀台灣目前的有
機耕種面積約農耕面積的千分之二,以本文中所提我國南投縣有機農業比例為例僅占
全縣耕地面積的0.00088%,實在少得可憐,古巴的地理環境與台灣相似,都同屬於
狹長海島狹長型的國家,其面積約台灣的三倍大,但人口卻只有台灣的一半,鄰近的
美國是引導古巴有機農業成為全世界比例最高國家的關鍵,實在值得我國推廣有機農
業時做為借鏡。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印證古巴這個國家的在有機農業轉型的成功,在時空背景威
脅下,古巴因為遭受美國經濟隔離,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向蘇聯靠攏實施共產,這其
間古巴的農業完全實行慣型農法,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古巴面臨進口資源減少85
%以上的危機,其中包括每年130 多噸的化學肥料及1 萬噸的殺蟲劑,這個轉變使古
巴成為有機農業的推動者,在此同時古巴成功轉型成為永續經營的有機農耕,試圖成
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而永續農法需要將農村人力再度整合,將有經驗的農友分別
編隊,與大家分享過去累積的經驗並傳承耕作的方法與知識(朱慧芳,2007)。最終
使古巴得以成為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
二、國內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目前執行成果及成功案例
(一)台東農場長良有機專區推動計畫
行政院於 97 年8 月14 日通過推動規劃愛台12 建設的7 大重點建設項目,其中
第5 項在東部推動『養生農業與觀光發展方案』,推動建設東部成為國際級觀光度假
聖地無毒有機休閒農業重鎮。分別農委會及交通部主辦,主要依據為東部永續發展綱
要計畫,由行政院於96 年3 月20 日核定,辦理期程為2008 年至2015 年。
台東農場長良墾區可用土地計 473 公頃,因區塊完整,農水路完備,極適合發展
有機農業。目前稻作面積約287 公頃、雜作約64 公頃、林地約80 公頃,餘為公共設
施及建地。台東農場計畫將鐵路以東部分136 公頃,配合合約期滿後2009 年-2011
年優先推廣有機農業專區。並配合現有委營戶合約到期時間分別整合成新的有機農業
專區,開放有意從事有機生產且有經驗之農友及有機集團投標,並依有機農業生產合
約,規範委營農戶從事有機農業生產。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294
(二)花蓮發展無毒農業有成
花蓮縣有機農業種植面積為 307.75 公頃,佔總面積之25%,居全國首位,與西
部地區天然的隔絕,顯示花蓮縣發展有機農業具得天獨厚之優勢。國內有機農業栽培
面積通常過於狹小,且地點也較零散,因此其推動效果較無法具體呈現;未來有機栽
培之型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發展朝向逐步規劃集團化與多元化的栽培模式,例如
大家努力推動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成為有機村的農業示範村的模式,期能藉由集團化
栽培避免受鄰近田區污染,多元化生產避免單一作物萬一受到病蟲害侵襲時迅速蔓
延;94 年度更選定花蓮壽豐(志學農場)、富里(羅山村果樹部分)等二處計59.9 公頃,
將輔導集團區完成有機驗證程序,以成為有機農業生產之主力(黃有才,2008)。
花蓮縣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且依山傍海,是推動休閒農業的好地方,且近年來在
縣政府農政單位的努力宣傳與輔導之下,已在國內旅遊市場建立相當知名度,如能妥
善整合花蓮縣內各休閒農業區(花蓮地區已通過劃定3 個休閒農業區,包括瑞穗鄉舞
鶴休閒農業區、玉里東豐休閒農業區及光復鄉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目前准予籌設休閒
農場共10 家),並結合現有觀光、文化、自然景觀及交通等資源,擴大休閒農業旅遊
範圍,提供優質旅遊網服務,感動消費者,提高品牌忠誠度,則未來花蓮縣發展農業
觀光休閒產業必定商機無限。
優質、安全、生態、休閒為當今我國農業施政的重要方向,花蓮地區具有良好土
地資源特性,受污染程度低,係發展農業之良好地區,未來農業仍將是花蓮的重要產
業,勢必需充分發揮其環境特色,結合觀光產業發展,發展多元化附加功能,並兼顧
經濟發展及生態保育,期能永續經營使有機農業成長發展。
花蓮具有優美自然環境,無汙染的好山好水,農業環境受地形的區隔,具有空間
之獨立性,其競爭優勢包括:豐富的資源、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正確輔導、較低環境汙
染與破壞、農民的共識與勤奮,在此優勢下可推動傳統的農業初級生產功能,轉型升
級為二、三級產業,以創造農產品附加價值,輔導當地產業朝向發展優質、安全、休
閒旅遊及生態保育更加多元化的農業。經由各方努力發展花蓮成為無毒農業專區,透
過近年來對於東部地區積極推動精緻農業及有機農業的發展,並加強休閒產業之發
展,以建構優質、安全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農業體系,維護農漁民權益,
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以及國土保安的永續生態平衡。而其競爭劣勢為:交通運輸較
不方便、天然災害多、缺乏在地農業大專院校產學合作、農民素質不高、經營效率低
等,有待相關單位加以改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建立全方位整體性之有機農業生產體
系,特別規劃於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建立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村,利用當地原有之水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95
稻、果樹、蔬菜、花卉、放山雞等產業轉型成有機方式生產,另外再結合羅山瀑布、
泥火山等觀光資源,建構具生產、生態、生活及觀光休閒、教育功能的有機農業示範
村。為達成推動羅山有機村之目標,因此先辦理多場座談會,透過凝聚村民共識,然
後再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理念觀念下,擬訂執行有機農業相關計畫,逐步推動
全村之有機化。
(三)台南縣太康有機農業專區
民國 98 年2 月18 日台南縣政府於柳營鄉太康舉行有機農業專區營運中心動土典
禮。「太康有機農業專區」位於台南縣柳營鄉太康村,面積初步規劃約36.8 公頃,鄰
近台一線及即將闢設的南二高柳營交流道,附近有尖山埤水庫、酪農區等風景區,依
初步發展構想,生產區以一公頃為單位劃設,面積約27 至30 公頃,另設服務中心、
停車場、親子體驗區及生態園區等,應能對遊客產生相當吸引力,成為生產與休閒、
教育性兼具的有機蔬果專業區。該專區主要以種植「農委會規定禁止種植之水稻、芒
果、香蕉、鳳梨、木瓜、柳橙、文旦柚、荔枝、番石榴、大蒜、洋蔥、甘藍、結球白
菜、花椰菜、蘿蔔、西瓜、洋香瓜、落花生、甘藷及甜玉米等19 項敏感性農作物」
以外之作物為主。台南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發展,除原輔導驗證合格有機
栽培農戶29 戶。面積54.8 公頃外,96 年更進一步輔導有機梅18.82 公頃及有機稻米
21 公頃成立產銷班與辦理講習會,印製台南縣有機農業驗證合格業者摺頁30,000 份,
舉辦有機農產品展銷活動等等以擴大有機農業產業。有鑑於台南縣生產有機農戶生產
面積過小,於是加強有機農業專區設置輔導,期藉集團化運作以增加競爭優勢。
台南縣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是我國第一個地方政府積極策劃發展有機農業專區,
規劃後面積達45 公頃。營運中心預計投入兩千多萬,協助產銷以及有機餐飲。太康
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置,是一項非常特別的計畫,能帶動台南縣的有機農業發展,未來
在此成立有機農夫市集,讓大家都能吃得健康、玩得有趣,有機農業專區必須注意不
受鄰近農地的化學物污染,當地政府一直希望台糖能提供十公頃以上土地設置專區,
台南縣率先以三十六公頃設置有機農業專區,是個非常好的開端,規劃後面積達45
公頃,並提出未來設計生態旅遊與有機產品展售中心,台灣有機農業促進協會理事長
陳世雄則提醒,目前政府正在研擬兩岸農業合作的可行性,首先必須顧及農民的權
益,也應考慮台灣農業能否永續發展,而台灣農業必須布局全球。現在開始做有機農
業,總有一天台灣能成為有機國家。
有機農業的發展是全球的趨勢潮流,現代人都希望能吃得安心、健康,政府一直
希望台糖能提供10 公頃以上的土地面積以設置專區。台南縣率先以36 公頃設置有機
農業專區,是個非常好的開始,如此一來也能教育消費者重視環保與健康,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農糧署也將持續加強輔導並且讓有機農產品檢驗制度更加完善,而太康有機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296
農業專區內十七名業者都已進駐耕種,由業者們組成的有機生產合作社,亦在縣政府
內舉辦有機認證教育訓練,邀請輔導單位說明如何取得認證。因這是國內第一座由公
部門籌設的有機專區,業者已取得共識將採「集團認證」方式辦理,進駐有機園區優
先條件以:1.有機驗證合格農民2.曾從事有機栽培之農民3.曾研習有機農業相關課程
者4.有志從事有機栽培者。前述資格需檢附有機驗證合格證書、曾研習有機農業相關
課程時數等相關證明文件。雖然難度更高,但將建立團體榮譽感,建立有機農業專區
的信譽。有機農業專區在推動有機認證的同時,亦應儘快建立有機耕作制度,卅多公
頃的土地上要種些什麼,要做好掌控和調配,避免業者的產品相似程度太高,逐步嘗
試市場的喜好程度,使有機專區的行銷通路更加順暢無阻。
發展有機農業,在這幾年來列為農政單位「新農業運動-台灣農業亮起來」代表
性指標項目之一。惟國內有機農戶平均經營面積在規模狹小情況下,致使生產成本偏
高,農場環境生態不易平衡,病蟲害不易控制,且容易受鄰近實施慣行農法之農田污
染,因此擴大生產面積,鼓勵有機集團栽培,將成為政府輔導方向(王瑞彰,2008)。
伍、南投縣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案例分析
南投縣目前的有機農業面積約為 64 公頃,佔總耕種面積僅0.00088%,目前南投
縣的有機農場數,分別由下列四個單位驗證:國際美育基金會 24 家、慈心基金會 20
家、臺灣省有機協會 11 家、寶島有機協會3 家,合計有58 家。58 家農場遍佈在南
投縣各鄉鎮中,如同一盤散沙,該如何整合並發揮有機農業專區透過農產品的集團栽
培區的方式經營,擴大經營規模使南投縣有機農業得以永續發展,將影響南投有機農
業發展的未來,茲將南投縣目前規劃即將設置的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分別論述於下:
一、魚池鄉頭社活盆地有機專區
魚池鄉山明水秀,地理形勢獨立天成,四面環山的環境,與外面隔絕,有著營造
有機專區的絕佳條件,以頭社盆地為營造有機村的前進基地,生態保育與農業生產是
可以並存的,甚至可以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透過有機專區的設立,使在地農民得以
吸收更多新知,並將自然保育、有機觀念推向各個角落,讓所有住民更愛惜自己的生
活土地。
目前有機農業產業專區規劃目標 50 公頃,先期約20 公頃農地已通過台中區農業
改良場的檢驗,水、土都符合有機農業的規範,即將邁入有機農業的轉型期,然而不
同於一般的有機農業專區著重生產面,魚池鄉頭社活盆地有機專區除了重視生產面
外,更加重視生態面,結合當地特有種的復育工作同時推展,日月潭特有的原生種水
生植物,如日月潭蘭草、芡實、萍蓬草、蓴菜、穀精草、水杉、台灣特有種水社柳等,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97
特將魚池鄉頭社盆地有機農業核心資源羅列如下(南投縣政府,2008):
(一)地區農業特色農作物,由於泥碳土通氣及滲水性佳,富含天然營養分,包括各種
植物所需之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又因為含高量腐植酸,為天然有機肥料,使
得本區作物品質及經濟價值極高。
1.蔬果(優質高山蔬果)
頭社地區早期以種植稻米為主,近年來改以絲瓜、四季豆、百香果、火龍果等經
濟作物栽種,其中最為著名者為絲瓜,已經由「頭社活盆地絲瓜品牌發表」逐漸打響
知名度。
(1)絲瓜
絲瓜為葫蘆科絲瓜屬,其富含蛋白質、醣類、維化命B,多生產於夏季。由於農
業科技的發展,現今絲瓜具有更大的附加價值,例如,採絲瓜藤所取之絲瓜露。
(2)樹葡萄
樹葡萄原名嘉寶果,由於其果實狀似葡萄,故名之。果實生長在枝幹上,在台灣
可春、秋兩季結果。其除可直接食用外,亦可做成果凍、果醬等。
2.水產養殖(高山漁村)
除了農產作物之栽種外,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於 2008 年開始從事荒廢地開發
水生蔬菜及水產養殖推廣工作,目前已栽植數十種台灣原生水草復育、菱角及水生蔬
菜種植,並成功復育日月潭奇力魚。本區養殖無需抽取地下水,乃利用潭水、自然滲
水及湧泉為主,對地方環境及產值上有一定的助益。
(1)四角菱
一般市面上所見的菱角可分為兩角菱及四角菱,其中四角菱由大陸引進,其產期
較短,澱粉值含量較低,多半用於煮湯使用。
(2)奇力魚
由於邵族稱其為「奇拉」,故漢人依其音而稱「奇力魚」。主要生長在各地低海拔
河川、湖泊,為早期邵族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因其秋冬藏匿深潭之習性,較難捕捉,
故捕撈季節集中為春夏兩季。奇力魚體積不大,一般以油炸方式料理,目前為日月潭
地區一項特色餐飲。
(3)水社柳
屬台灣特有種楊柳科植物,多生長在低至中海拔湖泊濕地,株高約3~7 公尺,可
作為河溪護岸、綠美化植物。
3.特用作物(特色產品)
目前引進藥草、咖啡等特用作物,並針對這類特用作物進行相關產品研發,以提
高整體產值。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298
(1)何首烏
何首烏簡稱首烏,為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研究結果顯示,其具有降血
脂、降低血清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的作用,更有強化心臟、促進腸蠕動、導瀉等功
能。
(2)當歸
當歸屬傘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以其根入藥。研究結果顯示,其具有補血、活血、
調經、抗血栓、抗菌、抗炎等功效。由於其特殊的藥性,近年更由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研發出漢方面速力達姆「紫雲膏」,讓民眾可利用紫草、冰片、當歸、薄荷腦等材料
自製藥膏。
(3)咖啡
本區栽植之咖啡屬阿拉比卡 Arabica,屬台灣咖啡豆,此品種所結的咖啡豆不苦
不澀,美味可口。
咖啡樹是三年至四年生的作物,每年國曆的二、三月是它的花期,它開的花是白
色小花,開花後二天至一週的時間內花就完全凋謝了,咖啡花謝了之後會結出綠色的
果實,一直到了約農曆中秋過後咖啡豆由綠轉紅時就開始收成,也就是在每年的國曆
9 月以後,進入採收期。
台灣栽培的咖啡樹相當野放,也就是它的適應能力相當好,到目前為止咖啡樹幾
乎沒有什麼病蟲害發生,所以在栽種時都不用噴撒農藥,而沒有農藥殘留的問題,這
是台灣咖啡可以安心飲用的一大優點。
4.花卉(高級切花花材)
本區除種植農產品外,近年亦從事花卉培育,主要以香水百合為主。
(二)組織及認證
1.產銷班
根據魚池鄉農會資料,於頭社地區成立之農業產銷班,其現有從業人數共計141
人,蔬菜種植面積總計84.15 公頃,各農特產項目及種植面積,詳表1 所示。
2.吉園圃
吉園圃係指優良農業操作,即採用合乎自然的耕作條作進行耕種,減少對自然環
境的傷害,並依此原則所生產之優良農產品。本區蔬菜產銷班第7~10 班,業已通過
吉園圃認證,可對於消費者重視之農藥殘留問題提供保障。
表1 農業產銷班之業務列表
項目
班別
人數 面積(公頃) 班所在地
蔬菜產銷班第7 班25 13.21 頭社村
蔬菜產銷班第8 班39 17.96 頭社村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299
項目
班別
人數 面積(公頃) 班所在地
蔬菜產銷班第9 班29 18.52 頭社村
蔬菜產銷班第10 班33 24.46 頭社村
蔬菜產銷班第17 班15 10 頭社村
合 計 141 84.15 --
資料來源:南投縣政府統計資料,農務科,97 年6 月
表 2 農特產業調查及統計列表
區別
面積
產業別
頭社地區(頭社段) 武登地區(武登段)
面積(公頃) 面積(公頃)
檳榔190.44 129.81
烏龍茶5.30 4.5
百合2.0 --
香蕉1.7 --
火龍果0.4 --
絲瓜30.0 --
四季豆16.8 --
海芋0.2 --
柿子0.5 --
胡瓜0.2 --
甜椒0.4 --
百香果1.2 --
木瓜0.2 --
香菇0.3 --
苗圃0.2 --
樹葡萄0.4 --
梅-- 5.0
葡萄-- 1.0
茄子0.1 --
資料來源:南投縣政府統計資料,農務科,97 年6 月
(三)景觀資源
1.頭社村
(1)頭社水庫
頭社水庫之管理機關為南投農田水利會,其集水面積約為 55 公頃,有效蓄水量
達230,000 立方公尺,約可灌溉140ha 面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在水庫周
邊進行吊橋、步道、涼亭等遊憩設施增建,完整的服務設施及山林倒影湖面的景緻,
將頭社水庫塑造成一處休閒渡假區。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300
(2)紅木農莊
紅木農莊面對廣大的活盆地,座落於突出盆地中央濕地草原之山崙南側。建築以
草原建築風格為主,可由二樓迴廊眺望整片濕地草原。園區提供生態導覽、釣魚、活
盆地體驗、山訓等活動服務。
2.武登村
(1)後尖山
後尖山位於頭社村南側,毗鄰頭社盆地,其與水社大山、大尖山及貓囒山合稱日
月潭四秀。天候良好時,可遠眺日月潭、集集大山。由台21 線往頭社村方向遠望,
即可看見山巒及盆地共築而成的美麗景緻。
(2)景觀制高點
由後尖山步道入口意象往東行,沿林蔭步道前進,即可於制高點遠眺頭社盆地,
其視野開闊。
(3)油桐花
每年 4 月開始為油桐花的花期,以5 月最盛,翠綠的山頭點綴上白色花叢,為本
區的山林景觀添上一幅生動的景緻。
(4)土地公鞍古道
進入銃櫃盆地之環狀道路後,在大排的另一側,可見到土地公鞍古道之解說牌,
由此步道可進入1627 號保安林地,兩側保留自然林木景觀。
(四)生態資源
1.山林
本區由山巒及盆地所組成,豐富的林相及完整的植被,使得本區鳥、昆蟲及爬蟲
等類生物資源多樣,未來可配合步道系統,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及環境教育遊程。
2.溪流、水圳
本區由於地面水豐沛且水質佳,頭社大排、龜仔坑溪、電子坑溪等各灌溉圳溝及
溪流內有豐富的生態。早期頭社盆地種植水稻,溝內生物繁多,包含馬口魚、高體鰟
鮍、河蚌、蜆、田螺等。
3.活盆地
目前本區主要有 2 處可供活動之活盆地,1 處於頭社大排兩側,其面積較廣,目
前做為活動體驗及農產種植使用,另1 處位於武登活動中心後方,目前做為檳榔種植
使用。
(五)文化資源
1.原住民
頭社為從前日月潭之日潭,為邵族的舊聚落,源起於邵族祖先追趕白鹿至湖邊,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301
乃至其後族人居住於此。
近年頭社地區居民發現疑似邵族傳統葬禮文化「坐葬」墓塚遺址,散落在檳榔園
及香蕉園中。在邵族傳統葬體中,將往生者四肢彎曲成蹲踞狀,再置於大水缸中土葬,
即所謂坐葬儀式。
2.宗教
三聖宮為頭社地區的信仰中心,原本奉祀於民宅中的三山國王,由於對於防番害
及求雨相當靈驗,故居民遂興建廟。一般而言,三山國王為客家主要的信仰之一,但
頭社地區實為閩南人為主,當地居民將其名稱改為三仙國王,突顯地方信仰的特殊性。
而銃櫃天寶堂興建於日據時期,以關公、呂洞賓及灶王爺為主神。民國 74 年,
由於太子爺屢現神跡,故於廟後興建一座太子元帥聖像。因其造型特立,又位於台
21 線道路旁,已成為本地著名的地標。
3.稻米文化發展
民國 46 年開始農村電動化設備,為方便農民稻穀碾米代工因而設立。門上留下
的小型工業登記證及房屋稅籍牌等,見證武登地區產業演化的歷史。而頭社村之碾米
機由村民所捐贈,存放於三聖宮廣場上,為頭社村目前僅存的大型碾米機,保存相當
完整。民國52 年至72 年間,為稻米產量最為興盛時期,當時村內共計6 座大型碾米
機,隨時代演變後漸漸失去其功能。
(六)現有休閒產業概況
1.武登村
(1)洗衣場
武登銃櫃地區,2 處傳統的洗衣場隱藏在聚落間,居民引用天然的水體、自行搭
起棚架,成為特別的人文景觀。
(2)觀光果園
有 1 處觀光果園位於頭社盆地內,主要栽植火龍果及絲瓜等作物。
(3)登山步道
後尖山海拔 1,008 公尺,全線約6.5 公里。起點設有盥洗室及停車場,山頂設有
二處休憩涼亭,由山頂平台可遠眺日月潭,風景壯麗。
2.頭社村
(1)洗衣場
在頭社盆地南邊的內凹仔與棉仔園聚落,早期居民利用水圳及湧泉聚水成池,擺
上石板洗衣,這樣的場域便成為婦女洗衣及聚會聊天的會集地。傳統洗衣場在現今的
角度來看,是一種極具地區人文風貌的生活形態。為積極保存傳統的生活軌跡,日月
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加以整修,並加上階梯及木製棚架,將本處營造為特殊的觀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302
光景點。
(2)自行車道
頭社自行車道的起點位於台 21 線公路旁,車道前段為木棧道型式,其後為田間
水泥路面。由於地勢平坦,沿途田野、農舍的淳樸風貌、水圳的蛙鳴與遠處的山巒構
成一幅美麗的鄉野景緻,極適合騎乘單車,享受鄉間質樸清新的氣息。
(3)農村彩繪
邀請藝術家針對本區農村特色進行牆面彩繪工作,營造全村特殊景觀意象,成為
有別於其他農村之新風貌。
魚池鄉頭社活盆地位屬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範圍內,頭社盆地適合農作物生產,頭
社活盆地的土壤屬泥碳土地質,肥沃度較高,適合多樣化的農作物種植、水產養殖及
特用作物種植,並透過台21 線之產銷動線行銷全台。
本區環境條件優良、生態資源豐富、農村文化保存完整,無論是具歷史性之洗衣
場、碾米廠文化,視野開闊的頭社盆地及山林景觀,或是生態豐富的溪流及濕地,配
合現有的住宿及餐飲設施,將能有效整合區域優勢條件,發展休閒農業吸引更多遊客
前來: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
範圍內多屬特定農業區
擁有全國最大的活盆地
活盆地絲瓜品牌形象已建立
多樣化的農產種植
多處可觀看頭社盆地田野景觀的制
高點
自然生態資源豐富
傳統碾米廠及碾米機仍完整保存
鄰近日月潭風景區
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泥碳土地質利用不易
村內道路較窄,停車空間不足
本區地勢較低,容易淹水
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居民們積極投入社區發展
與眾不同的活盆地體驗
水鄉輕舟體驗
鄰近澀水、桃米、水里槑等著名休閒
農業區
資料來源:(南投縣政府,2008)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盆地(頭社村及武登村)於98 年3 月27 日正式由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正式核定通過為休閒農業區,南投縣日月潭投射活盆地休閒農業區的成立,表示
農政單位認同本區是一個有競爭力的地區,在各級政府及學術單位的輔導協助下,決
定在休閒農業區內爭取設立全台灣第一個有機農漁專區,專業生產區,也可以說是結
合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的觀光資源並配合發展頭社活盆地的農村生態旅遊(中央社,
2007),現代人追求健康及休閒,加上生活水準日漸提升,對於健康飲食的觀念愈來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303
愈重視,為因應地方多元農漁產業發展,所以建立有機農漁專區的重要性不在話下,
而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在日月潭國家級的風景區內,是一個獨立及封閉
型的環境,有先天的豐沛水資源及完全無工廠汙然的環境,在加上中、高海拔的天然
優勢,天然資源豐富,閒置農地也多,近年來在社區有志之士極力推動下,也產生許
多的新契機,除了休閒農業區的設立後更積極規劃設立有機農漁專區,目前規劃出之
有機農漁產業專區,區內土壤及灌溉用水已送檢驗單位化驗並符合有機農業的合格規
範,栽培區附近有之觀光資源如無底洞陷落區、活盆地觀光運河、原生動植物教育園
區、頭社生態國小、國際彩繪村、洗衣場、邵族頭社遺址、逐鹿古道、水沙連古道、
頭社水庫、日月潭等,如能結合有機農漁業專區日後將增加地方特色,並可帶動南投
縣的觀光農漁產業蓬勃發展,茲針對未來有機農漁專區發展目標分別論述於後:
(七)產銷經營模式
區內有機農作採收後新鮮及加工銷售,利用健全的行銷通路販售,可確保專區生
產之有機農作銷售暢通,有機蔬果則透過魚池鄉農會,日月潭農產運銷合作社,有機
商店進行銷售事宜,避免因銷售狀況與存貨問題影響有機專區業務推動及永續經營。
(八)未來有機農漁專區經營發展之方向
初期參與的農戶有 12 戶,為建立農民投入有機農漁產業生產經營的信心以及便
於確實控管有機生產作業,經與農漁民協議後決定透過由南投縣政府公告劃定成立日
月潭活盆地有機農漁產業有機專區,再以有意願從事有機之農漁民投入實際生產作
業,讓農漁民能擁有固定的收入,且讓農民能安心參與生產管理作業,建立農、漁民
對於有機栽培信心,期望因有機農漁產業專區栽培成功,能吸引更多農戶加入,創造
未來的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為過際級的有機農業栽培專區故鄉,南投為國際級
觀光有機生態縣,提升有機農漁產業、休閒產業、觀光產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結
合的永續發展產業。
(九)未來有機專區經營發展達成之目標
培養當地作物多樣化栽培,導入適合在高海拔泥炭土活盆地種植的作物以多種作
物輪作栽培,讓農民學習多種作物生產管理技術,並可調整因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及長
期種植相同作物容易造成的土壤酸化、有害病蟲害滋生及養份障礙等問題,並復育台
灣原生種動植物作為發展生態保育的基礎,建構真實性永續有機生態農漁產業的經營
專區。
有機專區的生態及休閒更加多元化,生態池中的原生魚種、蛙類、蜻蜓、蝴蝶、
白鷺鷥等,加強有機專區生態池、蓄水池多樣化,並可與學校配合辦理機關學校戶外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304
教學活動,舉辦生態教育活動,落實自然生態保育教育。而休閒運動亦需要多做配合,
包括專區內規劃有原生種樹種造林,有優質的空氣,好山好水,最美麗的農田景緻並
搭配觀光生態運河,生態自行車道,生態步道及有機生態教育廊道以實現國際級有機
生態村,成為未來終極目標。
二、草屯鎮活化休耕田有機專區
南投縣草屯鎮一直以來以生產稻米為大宗作物,也是稻米的故鄉,政府自從推動
稻田休耕政策以來,草屯鎮的稻田休耕田面積正持續增加,為推動南投縣有機農業種
植面積擴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縣市政府規劃休耕田活化利用,建立有機
集團栽培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98 年3 月11 日召開研商有機農業發展策略座談會
決議,請各縣市政府擇定縣內1-2 處鄉鎮,會同農糧署、各區分署、及各區農業改良
場等單位,邀請轄內大面積連續休耕田較為集中地區農友,及有意願承租的專業農民
召開說明會,以瞭解農民意願。
南投縣連續休耕田的土地面積較多的鄉鎮據統計年報資料顯示為草屯鎮、竹山
鎮、及名間鄉等三個鄉鎮,而其中曾推展有機集團栽培之區域有草屯鎮與鄰近之彰化
縣芬園鄉可考慮合併推動,且因草屯鎮農會有稻穀儲藏穀倉倉庫及加工設備並經營米
類相關販售事業有相當經驗與成果,有助於有機農產品末端行銷。
本區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推動,須考量有機栽培管理技術之純熟度及執行之困難
度,應建議以推廣多年栽培管理技術純熟之有機米為初期栽培作物,等到時機成熟再
擴大推廣其他相關作物,休耕田活化建立成有機集團栽培區之設立,規劃以草屯鎮新
永安段及新富寮段,其最主要原因有其完整94-96 年的休耕田區塊可以規劃成有機稻
米專區,其次有豐富的水源及先天栽培條件的優勢,有助於有機栽培專區的設立。
三、埔里鎮高林農場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內的高林農業有限公司經營的高林農場,農場栽培面積約12
公頃,栽種作物為蔬菜、藥用作物及嘉寶果,其中嘉寶果為台灣的新興果樹作物,也
稱為樹葡萄,以鮮食為主,亦可作為加工果汁用,以目前栽種面積實施有機農業,配
合目前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來擴大農場經營面積,有助於南投縣有機農場面積的擴
大,而高林農場有意願配合中興大學農場品驗證中心的檢驗,透過專業團隊的規劃使
該農場得以更加專業化、企業化、機械化大面積生產有機農產品,目前仍持續進行規
劃協調設立中,有機會成為南投縣嘉寶果的有機農業專業區。
伍、結論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
305
近年來有機農業的發展受到瓶頸,尤其是有機農業環境受地形的區隔,必須具有
空間之獨立性才得以不受汙染,南投縣發展有機農業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而建立有機
農業集團栽培式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之一,上述南投縣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的案例都正
由各單位規劃執行中,並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期望透過擴大有機農業生產,促使
農業永續發展,透過輔導農友配合,連續休耕田活化及產銷履歷制度、吉園圃等政策
的推動來落實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的實施,並積極利用台糖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有
機農業專區,輔導有機農有大面積從事有機農業的耕作,及租用農地事宜來擴大經營
規模。
另鼓勵以有機農業結合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協助吉園圃產銷班轉型為有機栽培,
台灣有許多抱持有機理念的小農,雖無通過有機驗證機構的驗證,但仍力行有機耕作
的模式,並有忠實的消費者支持,然而要完全脫離慣行農法的噴藥除草模式,大多數
農民恐難接受,因而對於台灣以小農制為主的國家,有機農場而言,如何運用對的方
法,隔離周遭汙染事我們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而發展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是目前唯
一較具競爭力且可解決當前問題的做法,得已使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朝向更加多元化
的農村發展,進而得以提升農友收益並促進農業發展。
有機農業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特性的產業。由於國人對於生活品質要求日
益提高,追求健康的消費及環境保護的特別重視,飲食需求強調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進而帶動有機農產品的全面帶動與有機農產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在各界的積極推動之
下,我國有機農產品的認驗證制度已有相當雛型,而推動有機專區的設立是目前所需
要再努力的,透過有機集團栽培區的設立,建立有機農產品的產銷秩序,進而開創有
機產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朝賢(1993)區域發展規劃,華泰書局,台灣,台北pp.2-21。
2. 董時叡(2007)有機之談-有機農業的非技術面思考,台灣台中,40-41。
3. 朱慧芳(2007)不容忽視的有機巨人-古巴,有機誌。
4. 王鐘和(2009)南投地區有機農產品驗證及生產技術研討會專輯,屏東科技大學
農園生產技術系有機農業研究室。
5. 李協昌(2009)有機農產品認驗證管理法規及驗證程序,有機農產品管理法規暨
認驗證人員輔導訓練班講義,中興大學土壤研究中心。
6. 陳永松(2006)有機農業以產地自銷為原則,豐年,台北pp.52-55。
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8),南投縣永續發展策略規劃書,南投縣健康城市研討
會論文集,南投,pp.42-44。
農業推廣文彙第54 輯
306
8. 南投縣政府(2008)南投縣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規劃報告書,南投縣委
託規劃報告書。
9. 中央社 (2007) 日月潭頭社活盆地有機農漁產業專區,中央通訊社。
10. 王瑞彰 (2008) ,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大躍進-全國第一個官方推動有機農業專區-
台南縣太康有機農業專區,台南區農情月刊。
11. 黃有才 (2008) 回應花蓮的永續產業-農業的願景一文,促進東部區域邁向永續發
展研討會實錄。
12. 足立恭一郎 (2006) 「透過『地域指定』僅針對該地區之有機農業從事者進行重
點式支援」之相關研究,日本有機農業學會理事長,有機野談。
13. http://tw.myblog.yahoo.com/believe114-yahoo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rlin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